



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走进中学校园,与同学们的无限创意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科学火花?
2025年9月25日中午,一场以“新材料科学”为主题的游园会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园热烈举行。作为北大附中庆祝建校65周年学科风采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不仅是同学们自主参与的科普嘉年华,更是北大附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科学普及与传播” 的重要实践环节。来自北大附中本部、石景山分校、惠新校区、北医分校、深圳分校的同学们共同打造的16个各具特色的科普展台,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有趣的互动体验,将校园变成一个知行合一的科学探索场。
十六个展台打造科学探秘现场
活动现场,每个展台都如同一个微缩实验室,融合主题解说、实物演示与科学实验于一体。同学们化身“材料代言人”,通过实物操作和趣味互动,深入浅出地介绍新材料特性。展示内容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前沿科技的多个领域,既有揭示SAP超强吸水性的“尿不湿”材料,也有诠释防水透气奥秘的“GORE-TEX”面料,更不乏能演示“形状记忆”效应的镍钛记忆合金。
活动现场
“为了准备这次展示,我们查阅文献、请教老师、反复实验,”一位学生讲解员表示,“当我能把复杂的科学原理讲清楚时,成就感特别强!”活动中,每个展台从设计到讲解均由同学们全程主导,“代言人”们展现出的高度热情与专业素养,吸引了全校300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展现出附中学子作为知识学习者、创新实践者和科学传播者的积极角色。
集团校联动共享科学氛围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在于实现了集团校联动。通过视频连线,北大附中校本部主会场与北大附中莆田学校分会场师生实时互动,共享科学乐趣,充分体现了集团化办学在推动科普教育、协同育人方面的突出优势,也让科学交流跨越时空限制,增强了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与对话合作。
北大附中莆田学校分会场
高校协同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活动筹备阶段,来自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专家团队提前走进附中校园,为同学们提供专业指导,协助完善实验设计与科学表达。这种“高校+中学”的贯通式培养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成长提供了宝贵土壤,也让科普创新在校园中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北大化学院李田老师与校领导指导学生活动设计
这场“科普嘉年华”虽已落幕,但科学的种子已在同学们心中悄然萌芽。活动成功展示了大中协同育人和集团化办学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强大活力。未来,北大附中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的科研合作,构建“教学研创”一体化的科普教育生态,打造更广阔的科学实践创新平台,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