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文明互鉴,共创未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首届国际文化节举办
2023-12-04
2023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首届国际文化节在致蕙礼堂隆重开幕。本届国际文化节以“文明互鉴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开幕仪式、文艺展演和主题游园会三个板块,让附中师生在欢乐热烈的活动氛围中“沉浸式”感受世界各国和地区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埋下文化互鉴互学的种子。中国外交部原礼宾司司长、前中国驻希腊大使、前中国驻爱尔兰大使、前中国驻旧金山大使衔总领事罗林泉,巴基斯坦税务局局长,巴基斯坦前驻华使馆参赞ErfaIqbal,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中国区副主任王柳,海淀教科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柳,北京鼎石学校执行校长EmilyMcCarren受邀出席,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北大附中副校长陈亮,道尔顿学院院长曾瑶,树人学院院长王冰及附中各部门师生参加活动。开幕仪式现场校领导与嘉宾为北大附中首届国际文化节揭幕马玉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文明互鉴共创未来”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旨在为同学们提供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鼓励同学们积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彩文化,与世界各地青年朋友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他寄语附中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世界文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马玉国致辞罗林泉为附中师生作《我的外语学习和外交官经历》主题报告。他表示,外语是打开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学习外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他生动讲述了自己从农村生产队队长到一名外交官的人生历程,希望同学们不畏艰难、奋发向上,脚踏实地、胸怀大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斗。罗林泉发言ErfaIqbal以HowCrossCulturalStudiesandWorkExperienceShapeOurLives为题,指出跨文化研究在培养全球视野、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促进理解与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代青年生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提供的发展机遇,在积极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同时发挥个人潜能,适应世界多元化发展趋势,尊重、继承和弘扬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作出积极贡献。ErfaIqbal发言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道尔顿学院青年外教与昆曲社和民乐社的同学们带来了古琴昆曲表演,让大家在空灵悠扬的乐声中感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融合创新的魅力;与街舞社同学们带来的一支支热力四射的舞蹈展现了北大附中师生的热情活力和同学们昂扬向上的青春风貌。文艺展演参演师生与领导嘉宾合影本次国际文化节主题游园会共设置了20余个世界文化主题摊位,展示的内容与互动活动由附中同学们自主设计。琳琅满目的展台间,附中师生通过机智问答、趣味游戏、穿戴异域服饰、学说一句外语、品尝当地美食等方式体验各国特色文化,了解各国文化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同学和老师们在各国标志性建筑背景板前拍照打卡,与小伙伴们留下了最灿烂的青春笑容。游园会现场北大附中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为附中师生提供了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全球胸怀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活动,同学们激发了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增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立志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者与推动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2024届预科部南楼应急疏散演习顺利开展
2023-12-04
为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疏散能力,预科部在11月29日、30日进行了两次南楼应急疏散演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月29日9时15分,第一节课下课时广播里警报响起。各楼层各班级在任课教师的指挥引导下,按照已有的疏散方案,选择就近的楼梯和南楼出口,有序、快速地撤离南楼,到达下沉篮球场集合,任课教师第一时间清点人数。9时21分,各班人数清点完毕。刘苏杰老师宣布当日到校的554名学生顺利疏散。11月30日10时25分,第二节课下课时广播里警报再次响起。此次演习未曾提前告知学生。10时28分左右,各班都已到达下沉篮球场。各班清点人数完毕后,刘苏杰老师宣布当日到校的562名学生全部顺利疏散,并针对两日的应急疏散演习进行总结,提醒同学们熟悉自己多个走班教室的疏散路线,书包物品不得占据过道,提高安全意识,切实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最后,刘老师宣布应急疏散演习顺利结束。
坚定信心,直面问题,稳步提升——北大附中预科部2024届期中成绩分析会举办
2023-12-04
2023年11月15日,北大附中预科部期中成绩分析会在食堂四层大会议室举行。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北大附中校长、预科部主任马玉国,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陈亮,副校长秦蕾出席会议,预科部执行主任孙才奇主持会议。此外,会议还邀请到部分校级学科长、高中部各学科首席列席。本次期中成绩分析会分两段进行,第一段为年级成绩分析会,第二段为学生情况讨论会。会议现场在年级成绩分析会上,预科部执行主任孙才奇代表预科部做了主题为“坚定信心,直面问题,稳步提升”的发言,对于本学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也对下一阶段预科部的工作要点进行了强调。在发言中,孙才奇老师从期中考试的功能定位出发,对本次期中考试数据做了细致分析,让与会教师明确了当前2024届复习备考的阶段性特点和未来的工作方向,并希望在座教师能在高站位准备把握北京市高考“行大道,求大气,宽广融通”的特点。预科部教师们要在学科首席的带领下,坚持以研究高考、关注学情、把握优势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和策略,在变化中掌握规律,“进”中求“突破”。在学科之外,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孙才奇老师还代表部门对预科部德育主任刘苏杰和首席导师团队的工作表示感谢。预科部将继续坚持发挥德育和学科两个团队的优势,坚持发挥备考平台技术优势,坚持发挥个性化备考专班优势,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孙才奇老师以三句古诗文作为发言的尾声。“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只有在点滴积累中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在心态与行动上采取正确的方略获得成功;“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道阻且长,等在前方的必定是豁然开朗。随后,预科部元培团队首席导师李静分析了预科部元培学院学生的成绩。通过对学情细致的掌握,李静老师从个体、梯队角度将元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现在的挑战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元培学生未来的成绩充满期待。孙才奇老师(左)李静老师(右)秦蕾副校长、陈亮副校长表达了对预科部团队的关心。秦蕾副校长期待预科部团队在备考这场持久战中,秉承北大附中传统,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学校也会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预科部团队的进步与成长。陈亮副校长结合长期以来的经验,希望预科部团队保持定力,在既定合理策略的路径下迎接新的挑战。秦蕾副校长发言陈亮副校长发言马玉国校长、王亚章书记对第一阶段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马玉国校长充分肯定了2024届预科部师生的奋斗精神,强调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的长期性,希望老师们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格局的全面提升。马玉国校长发言王亚章书记回顾了既往工作,对预科部团队的各方面工作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希望老师们以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而今迈步从头越”,走向新的辉煌。王亚章书记发言在随后颁奖环节中,校领导们为本阶段预科部团队中获得优秀公开课、优秀文章、优秀导师、优秀室长、优秀教务等荣誉的老师们颁发奖状并合影留念。会议的第二阶段由语文学科的成绩分析开启。预科部语文学科首席刘伊超介绍了期中考试语文学科成绩情况和未来工作策略。刘伊超老师立足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总体构成,从大格局视角分析了此次期中考试成绩所反映出的当前学情,提出了下一阶段在教学层面、能力层面、工作重点三个方面的提升策略。紧接着,以首席导师为中心,全体预科部教师按照预先分组安排,参加学生情况分组讨论。老师们仔细交流学生各学科学情,共同探讨学生现存问题成因,生成了或集中或个性化的解决策略。北大附中预科部2024届期中成绩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文字:蔡斯雨图片:吕逸伦
走近科研一线 探索仿生奥秘——水下机器鱼课程师生赴北大工学院参访学习
2023-11-28
2023年11月24日,北大附中科学教育中心大同贯通系列课程之水下机器鱼课程的同学们在授课教师黄文山的带领下,来到了课程中机器鱼的诞生地——北京大学工学院进行参观学习。
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课堂认知突破——“海淀区学习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北大附中现场会
2023-11-17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数字化教育变革呼唤学习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以形成教育新形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学习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围绕游戏化学习、模拟仿真、VR/AR、移动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带领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积极实践。“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为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23年11月14日,“海淀区学习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项目”活动移师北大附中。作为该项目的实验校,我校进行了地理、化学、物理等学科课堂内外的观摩展示和经验分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教授、缪蓉教授、研究助理李卓老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王蕊所长,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化部门副主任侯兰,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习科学项目”执行人杜贵宇老师、北大附中副校长秦蕾,地理学科学科长刘晶,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助理靳豪,以及来自于几十所项目校的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展示活动。现场会由我校“学习科学项目”执行人单超老师主持。观摩课和经验分享阶段,北大附中高恺、贾文博、韩忆楠、赵文世和民大附中张梦雨、李超群共六位教师在地理、化学、物理等学科奉献了精彩的研究课,所用技术涉及交互式电子游戏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希悦交互平台、云教学平台、数字化实验、雨课堂和VR技术等,为推进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突破和尝试,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引发一线教师热切关注与思考。高恺老师高恺老师通过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研究课进行了游戏化教学实践与探索,提升了学生兴趣、热情与主动性。通过数字化游戏直观性较强的特点,针对本节课新概念多、各概念间关系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游戏竞争”中自主总结、生成知识。游戏化教学助力突破教学难点贾文博老师贾文博老师的高二地理《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以中国的河湖为例》研究课,借助平板Pad在学生端呈现数字地图资料和相关教学软件,并通过数字化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课程中的师生互动。百度地图、天地图提供了较为真实、具体的地表景观、地形、地貌等信息,为学生主动探究区域、查看区域自然环境提供了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不能亲临现场的感官体验,进而有助于学生感受区域、认知区域。数字化的课堂助力师生更有效的实现了课前教学资料发放,课程中师生互动,及课后问题反馈和经验分享。平板Pad和教学系统助力课堂教学韩忆楠老师韩忆楠老师通过高三《基于云教学平台的问题诊断和针对性训练——以高三地理学科为例》课程分享,介绍了数字化云教学平台系统在我校高三地理学科备考中的应用。借助数字化的课程平台,实现了课前练习诊断学情、课堂讲练结合、课后标签统计和平台答疑,使得高考备考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数字化云教学平台系统在我校高三地理学科备考中的应用赵文世老师赵文世老师的高二化学《铜锌原电池的评估与优化——数字化实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研究课,采用数字化实验技术,让同学们在实验探究中获取充分的实验证据来完成铜锌原电池的评估与优化任务。数字化实验技术的应用呈现了其较传统实验的显著优势,更具可视化、高精度、多维度、大通量和趣味性的特点提升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参与兴趣。数字化实验技术的优点张梦雨老师张梦雨老师的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装置改进的探究实验》研究课,借助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手持技术,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建立起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联系,能够逐步理解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程思路李超群老师李超群老师的高二物理《借助动量解决台球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课,借助VR设备的支持捕捉真实情景,由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解决实际中击球点﹑击球方向,能量损失等问题,再由一维碰撞向二维碰撞进阶,切实体会实际碰撞中的母球走位等问题。VR助力物理教学情境的选取秦蕾副校长做了以《推进教育数字化、实现师生协同发展》为题的欢迎致辞,展示了北大附中应用学习技术工具开展科学教育的历程,讲述了技术不断改进促进教学的历程,点评本次活动中化学课堂实践的数字化教育再一次突破了学生认知的障碍点,从宏观认知拓展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进行了一场科学探究和科学论证,呈现出一场思维的盛宴和行动的实践,最后特别肯定了六位授课教师积极参与科教融合类研究课的创新和实践精神,鼓励教师们争当教育的创新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厚植教育教学土壤,共创祖国美好未来。秦蕾副校长致欢迎词靳豪老师对两节化学课进行了点评,认为两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信息化技术对学科的支持,将化学实验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通过传感器直观展示出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了完整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过程,有效地将数字化实验技术融入教学之中,推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认知思维进阶。靳豪现场指导缪蓉教授从学习科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角度进行了点评和微培训。对地理信息技术和VR虚拟情景的应用给予了肯定,指出在教师引入学习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考虑学习者应用技术时的体验必不可少,教师是学习技术进课堂的推进者,也是学习技术深度融合知识实践的阶梯搭建者,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是应用学习技术时始终要把握的要点。缪蓉教授现场指导王蕊所长从技术应用对教师、学生的影响角度进行了点评和微培训。对本次活动中地理学科的数字课堂内容建设、希悦和云平台等数字化分析平台的应用和探索给予了肯定,认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有可为,生动的情境带来的体验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统一化的数据汇集管理利于更深入的分析探究,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王蕊所长现场指导侯兰老师在研讨会上总结了近期学习科学项目的进展,回顾了推进学习科学研究项目的四大模块。模块一是组织项目成员校和项目参与教师参加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创新学习方式研讨活动、一对一交流、学习科学读书会等,模块二是包含了协作学习软件、循证研究方法等多类方法技术的三大研修课程,模块三是学习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撰写与精品课例打磨,模块四是学习技术成果提炼。海淀区教科院侯兰老师发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教授做了指导发言,强调了国家对技术进课堂的重视程度,指出了学习技术应用在课堂中的三个关键点:“注重认知、融合技术、创新方式”,首要的关注点务必要围绕学生认知展开;第二要注重技术如何促进学生认知,研究更易推广的提升有效学习认知的技术应用方式;第三要紧跟时代进步,紧随学生体验,不断主动创新方式。北大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尚俊杰发言活动最后,北大附中地理学科长刘晶对基础教育和学习技术的关系、时代变革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新旧模式更替的必要性做了阐释,肯定了本次活动中所应用技术的多样性,肯定了探索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的价值,提出要平衡好学习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时间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要关注学习技术应用的探索实践者——教师群体的个性差异,结合实际,有效推进学习技术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北大附中地理学科长刘晶老师数字化技术助力优质课堂生态,提升教学质量及研究氛围,实现师生协同发展。数字化学习技术促进课堂认知突破,海淀区在追寻技术进步提升课堂效果的道路上从未停步,在北大附中举办的这次教育教学活动代表着新起点,愿未来涌现出更多创新融合技术的优质课堂!文稿:李杰杨白洁照片:张一凡邱天培张梦琪审稿:单超刘晶
1 2 3 4 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