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青春力量——北大附中学子参与2024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志愿服务
2024-08-21
8月4日至8月17日,第十七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2024全球总决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6名参赛学生、110名带队教师齐聚北京。竞赛由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一零一中、中国地震学会共同主办。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EarthScienceOlympiad,IESO)是由国际地球科学教育组织(InternationalGeoscienceEducationOrganization,IGEO)举办的面向全球中学生的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球地球科学教育水平、提升公众对地球科学的关注度,属于12个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一。为保障这一赛事的圆满举行,包括11名北大附中师生在内的全国数百名志愿者深度参与赛事全过程,参与选拔与培训,加强组织协调、促进文化交流,圆满完成了赛事支持与服务工作。北大附中志愿团队北大附中志愿服务分工此次志愿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热情,鼓舞了同学们在未来勇攀科学高峰,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北大附中学子将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青春的蓬勃力量。带领教练团队参观北京服务参赛选手野外考察操场上的音乐会志愿者感想——吴予瑄:感觉从各方面都成长了很多,从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统筹安排日程、与不同人社交和沟通到情绪管理。最幸运是我看到了,全世界青少年、全世界人民的友谊是无比珍贵的。江宇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高效沟通与合作。能够为第17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顺利举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李梓萌:自己这几天最幸运和美好的事情,就是认识了来自各个地区和国家的选手,和大家成为了朋友。我记得和白俄罗斯选手一起玩飞盘,在雨后给巴基斯坦选手送姜茶时收获的感谢。记得和挪威选手打牌时,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的故事;记得请我负责的ITFI组喝奶茶时,外国友人说什么也要还我的六块钱;记得欢送会上,自己带的中国台湾队在台上唱的歌……记得所有见到的人友善的笑颜。费雅涵:这次志愿者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更加坚信:无论我们来自何方,乐于助人与真诚包容的精神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这份宝贵的经历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更积极的姿态去服务社会,用更开放的心态来拥抱世界。杨呼和:我渐渐觉得我不是在对接教练,完成任务,而是作为中国的使者,与来自远方的朋友相见,相知。我们之间的文化、习惯、语言虽然不同,但没有什么是不能逾越的鸿沟。王瑞来:我们共同探索地质世界的奥秘,认真倾听了Nir教授解释地质构造、岩石分类,这种知识的传递不仅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还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交流与互助的温暖与力量。杨知周:参赛人员的友情则是随处可见的。对于我,它凝聚在中国台北队教练赠予我的礼物中,显露在志愿者与意大利及法国参赛者自发的足球赛中,升华在送别晚会前意大利选手与我在小小琴房中的歌声中。白诗琪:在两周的志愿服务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跨越地域的深厚友谊。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虽背景各异,却在此汇聚,共同传递着善意与温暖。面对困难,志愿者们迅速伸出援手,展现了团结的力量;心情低落时,教练的关怀如同暖阳,温暖心田。尤为难忘的是欢送会上,我们心照不宣的欢笑,那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快乐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与相互扶持。王欣然:记得ESP项目结束的那天晚上,志愿者们自发到操场上看星星,却不由自主地K歌到了凌晨,望着天上的点点星光和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我第一次这么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科学这门学科的浪漫——“脚踏实地,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