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校9名老师入选2023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
2024-01-29
寒冬里的浓浓暖意——校领导走访慰问老教师及校园保障人员
2024-01-27
2024年的1月虽然格外寒冷,在附中却处处充满了浓浓的暖意。1月23日-25日,王亚章书记、马玉国校长、工会和党政办教师代表走访看望了十多位附中离退休老教师,关心慰问老同志们的身体健康,与老同志们共忆往昔峥嵘、共话学校发展。离退休老教师们在聊天中表达了对校领导前来探望的感谢,表达了对附中深深的眷恋,期待见证附中开启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篇章!1月10日,受学校委托,国际部教师代表前往看望了受伤的外籍教师。1月18日,王亚章书记一行看望生病住院教师,送去学校的关心与温暖,祝愿他们早日康复。1月22日下午,王亚章书记、马玉国校长、李明副书记兼副校长、原附中党委副书记崔岩、校长助理王冰、校园管理中心主任于万达、工会王欧阳老师等看望慰问了学校保安,感谢他们在凛凛冬日里的坚守,感谢他们为校园安全做出的贡献。
仰碱业巨擘精神 展科学教育新篇——北大附中化学组与北大化院师生参访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
2024-01-24
2024年1月16日,北大附中化学组教师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生一行前往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联合制碱法”的诞生地——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访学,追寻化工先辈的奋斗足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续写“科研报国、实干兴邦”的新时代新篇章。第一部分:身临其境致敬先辈——参观碱厂历史纪念馆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称永利碱厂,是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世界著名科学家侯德榜、爱国企业家李烛尘和陈调甫、孙学悟等我国近代化工先驱于1914年创建的久大精盐厂和1917年创建的永利碱厂发展而成,与1922年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为兄弟企业,并称为“永久黄”团体。是我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策源地、中国制碱工业的摇篮和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的诞生地,现为天津市和全国化工行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团体成立初期,由范先生手订、侯先生手书的“四大团体信条”——“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将永远闪耀在每一位为民族工业兴旺图强做出贡献的“永利人”心间。“永久黄”团体依靠共同的信念、团体的力量,不仅成就了中国化工领域酸、碱两翼齐飞,而且创造了科研成果、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延续了“永久黄”团体百年殊荣。范先生手订、侯先生手书“四大信条”附中化学组教师与北大化院师生在永利碱厂相关负责人的引导和讲解下,了解了作为“中国制碱工业摇篮”的永利碱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透过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体会到了范先生、侯先生等化工先辈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被他们艰苦卓绝、勇开先河、实业兴邦、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深深触动。第二部分:励志图新共谱华章——与永利专家举办专题座谈碱厂专家自左到右:王颖楠部长、黄金旺常厂长,吕健书记,谢智勇博士,王晓松硕士秦蕾老师在致辞中对范先生、侯先生等碱业巨擘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在经营管理、团队文化等诸多领域创造的宝贵财富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她强调,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欲、提高科学育人质量是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着力点。她希望师生未来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学风,为成就科技强国梦同心协力、拼搏奋进,也期待未来永利碱厂的一线专家们能走进北京大学和北大附中,与师生深入交流,激励更多在基础学科志趣笃定的优秀学子未来投身祖国的化工行业。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吕健对北大化院师生和北大附中化学组教师的到访表达了由衷的欢迎。吕部长回溯了1924年北大师生来永利碱厂访学的那段历史,他表示,值此百年之际,北大及附中师生的来访有着特殊的意义,彰显了碱厂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共谱华章的决心。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北大和附中师生走进永利厂区,感悟化工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了解公司紧跟时代脚步、不断突破的各项发展举措,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子投身化工行业,并肩奋进新时代!之后的深入交流中,永利专家们不忘先辈“创新是最好的保密方法”的教诲,毫无保留地回答了师生们对生产技术细节的每一个问题,为附中化学教师更好地深挖和呈现侯氏制碱法的教学设计与教育价值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师生们深深感受到书本理论与实验室真实操作在化学原理、化学反应与化工生成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了解到气候、场地、设备等现实要素差异对实际生产的影响,看到了永利人在响应“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口号背后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近2个小时的座谈在热烈的交流互动中渐入尾声,参访师生代表纷纷表示,要秉承先辈的教诲,学习永利人的精神,不忘初心,坚持做到“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和“国家需要哪个领域的人才,我们就扎根哪个领域的研究”!第三部分:感先辈报国情怀立当代创新之志——参访感想节选北大化院贺静远同学:从中学时代,我便听闻永利化工这个光辉的名字——侯德榜博士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在这座工厂里大展身手,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垄断,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做大做强。此次参访在回顾侯博士"弃革从碱"的创新故事之余,我了解到推动这一切的关键人物,我国著名的民族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那个时代,各位有识之士与有志之士为了国家富强的共同理想相遇相知,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艰难发展,展现出了中国工业人的硬脊梁。在与各位专家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化学与化工之间的距离之远。实验室里诞生一项新发现固然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可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产业才能真正做到利国利民。我也即将开始科研工作,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对人们有意义、有用处的科研。此外,在交流中技术人员提到工厂目前合成氨装置等大型设备仍然依赖国外技术,这让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正如吕部长所说:"不断创新是最好的保密方法。"真正实现工业的腾飞,关键技术需要我们自主研发,将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定当以他们为榜样,时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梦紧密结合,为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北大化院鞠睿杰同学:在与专家和师生们的座谈中,我深入体会到了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具体意义和重要性。专家们强调,当代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应该继承和发扬范先生等先辈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实业的发展,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永利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前瞻性的眼光、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持续的创新精神,才能真正地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作为当代北大化院的青年学子,我们当以范旭东、侯徳榜先生等前辈为榜样,以永利厂的历史为明镜,坚定爱国为民、实业利民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北大附中周世杰老师:我对于侯氏制碱法的认知曾非常浅薄地停留在一个看似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上很多年,而这个80余年前开发的工艺却在短时间之内两次刷新了我的认知,一次是学科上的,另一次则是精神上的。这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科与业务上的钻研是无止境的,同时更重要的,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完成侯氏制碱法公开课这一挑战后,我终于能够实地更深层次地学习以范旭东、侯德榜先生为首的中国第一代化工人为国奋斗的故事。与碱厂专家的座谈交流环节让我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化工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也第一次认识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还有着巨大的鸿沟。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我们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应该知道,国家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在哪个领域他们将奉献青春。老一代化工人为国奋斗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一定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北大附中靳豪老师:步入这座渤海之滨的百年民族化工企业,唯有震撼和感动。一百多年前,世界各国纷争不断、物资短缺,以范旭东先生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们以实业救国为信条,克服资金与技术的重重困难,先后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盐场和碱厂,从此不再看洋人脸色,这是何等惊人的勇气!侯德榜先生学成归国后辗转于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历经上千次实验,突破了索尔维制碱法的技术封锁,“红三角”品牌两次荣获国际金奖,纯碱制造的奥秘也被侯先生公诸于世,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抗战之际,碱厂迁址,先生们毅然炸毁工厂,不留任何物资给日寇,这是何等壮烈的爱国情怀!面对原料的短缺和传统制碱工艺的弊病,侯先生带领众人积极寻求突破,令全新的“侯氏制碱法”闻名遐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将“原子经济”和“绿色化学”的理念落实得淋漓尽致,这是何等睿智和令世人瞩目的本源性创新!一百年后,我们在永利碱厂的展览馆回顾这一幕幕的历史,其中有作为化学人的激动,更有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侯德榜先生在范旭东先生纪念碑上亲笔书写的团体信条“相信科学、发展实业、顾全团体、服务社会”,无论是对科学家的研究精神、还是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解读,都令现代的我们肃然起敬。更幸运的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幸在半个世纪后,为一代代学子去讲述这些大先生们的人生传奇和中国化学工业波澜壮阔的历史。三尺讲台虽小,却可以永恒地承载这些震撼和感动。前辈们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必将在新时代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科学技术的本源性创新不断注入活力、激励我们勇毅前行!向那些披荆斩棘、一路开拓和创新的民族企业家们、科学家们致敬!部分图片来源:永利化工
北大附中教育集团举办小学特色课程研讨会
2024-01-20
2024年1月20日,北大附中教育集团小学特色课程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本部举行。会议聚焦集团化发展背景下的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探究核心素养落地的育人模式,以研讨交流促进集团分校一体化成长,推动集团化办学内涵提升。北大附中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玉国,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明,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秦蕾,副校长陈亮,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冰,分校管理办公室主任、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校长崔岩,北大附小副校长何立新出席,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校长、新馨学校校长李靖,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田国英,枫丹实验小学书记、校长亓刚,前进小学书记、校长王立平,以及集团各小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景志国主持。会议现场景志国主持会议崔岩在致辞中介绍了北大附中集团化办学发展情况,希望通过此次课程研讨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合作交流,提升各校教育教学创新力与凝聚力,加快推进集团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集团化办学在小初衔接、初高贯通、大中协同各领域各环节立体提升;希望集团各校未来在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基础上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努力办好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崔岩致辞会议第一部分,由集团各小学教师代表汇报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情况。第一排左起:西三旗学校冯浩(《让“馨新星”照亮每个孩子的梦》)、朱文娟(《融·通·探:“S+”学科活动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初探》);第二排左起:石景山学校刘亚慧(《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构建五育并举的创新人才课程体系》),枫丹实验小学于静(《开启文明与法治的“童行”之旅——小小交警队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王建秀(《科学润心助力成长》);第三排左起:北医附小王含(《构建“康+”课程图谱、打造创新育人特色》),前进小学王佳(《基于实践育人的小学全科式博物馆课程体系创新》)会议第二部分,由何立新、秦蕾分享北大附小和北大附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何立新以《顺其性,驰其想》为题,从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三个层次和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交往、国际理解、健康艺术五个领域系统介绍了北大附小独特的“生命发展课程”建设情况。他表示,学校的个性化办学和特色化发展都应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成长需要,该课程体系以“爱、包容、自由、尊重”为内涵,是北大附小“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独具特色的发展”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何立新分享秦蕾以《建科学融创课程谱附中教育新篇》为题,从理念、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实施六个层面对北大附中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科学融创课程进行了体系解读。她指出,大中小一体化视域下的科学教育要立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强化分层设计,创设真实情境,建构以用致学、减负提质、融合多学科领域和连接校内外资源的科学课程体系,形成学生认知进阶与素养提升的合力。秦蕾分享各集团校校领导就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五育融合育人、做好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人才贯通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李靖、亓刚、田国英、王立平发言马玉国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集团化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特色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与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希望集团小学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兴趣培养、注重深度学习,同时秉持开放办学心态。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既要保持特色,充分发挥自身文化积淀和资源优势,又要立足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长远发展,不断加强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性总结,推动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走向精品化、品牌化,形成一定的引领性与示范性。马玉国发言他表示,北大附中教育集团将持续深化集团内各校在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人才培养与优化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联动与有机融通,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多元立体、贯通融合的集团教育教学共同体,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参会人员合影
共学科学精神 共育时代新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学联建系列活动...
2024-01-17
2024年1月11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兴材料党支部党员代表一行莅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北大附中元培博雅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交流活动。材料学院党委人事办公室主任许人杰、新兴材料党支部书记莫凡洋、支部组织委员柏华荣、支部宣传委员王術人与党员教师代表、博士后党员代表出席。北大附中党委委员、副校长景志国,元培博雅党支部书记刘亮与党员教师代表等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景志国主持。会议现场莫凡洋分享了新兴材料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的特色举措和经验思考。他强调,党建工作要在思想上重视、精力上投入,要在深学细悟中提高本领,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在党建引领大中衔接方面,他谈道,在大中协同共育平台建立的基础上,支部党员曾多次通过书信的方式引导和激励高中学生,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学科兴趣、树立更高目标。莫凡洋汇报刘亮介绍了附中元培博雅党支部党建工作整体情况,以及在增强党组织活力与凝聚力、党建引领群团共建、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丰富实践。他提道,支部定期组织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党史馆参观、教师减压等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反响。他表示,党员干部要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支部培养懂党务、懂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刘亮汇报自由交流环节,双方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大中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业务合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附中化学教师郭妍如以跨学科科创课程——新能源汽车为例,希望未来在共建课程实践平台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深入合作,帮助附中师生“走出去、带回来”。柏华荣介绍了材料学院工程实训平台的建设情况,她表示,未来可以通过开放特色课程和提供实验平台,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与会党员教师交流研讨参会人员合影1月12日下午,作为材料学院与北大附中“共学科学精神共育时代新人”联学联建系列活动的首场学生活动,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少军教授走进北大附中“元培大讲堂”,为附中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科普讲座。讲座现场郭少军教授以“小纳米,大科学——走近神奇的纳米世界”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当前纳米科学研究领域的概况、纳米的概念、纳米科技的发展简史等,并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及其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学们了解到,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的主导技术,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也能用于生物成像、癌症诊断治疗,还可在飞机隐形技术中大显身手,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时,郭教授指出,科学研究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优秀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郭少军为附中师生作讲座郭少军教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与科研经历。他勉励同学们,要想做到创新,不能仅仅追求“学习好”,还要有自主、专注、勤奋等一系列品质或能力的综合加成,这让同学们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结束后与郭教授深入交流同学们为郭教授献花活动合影本次党建交流活动和“元培大讲坛”科普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北大附中和材料学院未来关于大中衔接、人才共育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将以本次交流学习为契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各环节贯通融通,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携手共育具有家国情怀、心怀科学梦想、勇于开拓创新的新时代领军人才。
1 2 34 5 6 3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