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践教学,培育创新人才——北大附中在多项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学研讨会中展示育人成果”
2024-12-03
近日,北京市通用技术学科成功举办了两场教学研讨会,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举办,旨在对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进行深入探讨。北大附中技术中心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展现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在创新设计与实践教学的研究。11月29日,第四届北京市素养导向的中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八中举行,通用技术学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题,开展了多个同课异构活动,我校陈清伟老师带来了一节现场教学课。课堂上,陈老师巧妙地以纸杯防烫和环保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设计校园纸杯托的创意产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学生们应用三维建模的方法表达设计构想,并根据实际尺寸快速创建数字化模型。这一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技术的应用能力,启发了他们设计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提供的微视频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任务的完成。两组同学分享了他们设计的创意纸杯和杯托模型,教师则根据学习过程和结果提供了评价量规,进一步激励学生追求卓越。现场教学《校园环保防烫杯托产品设计》陈清伟老师会后,由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技术教研室主任孟献军老师组织参会教师进行评课,引发老师们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陈清伟老师介绍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与工程的教学项目,与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深入开展教学实践的思考。11月27日,北京市“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通用技术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附中南楼科技大厅举办,本次研讨会包含两门现场教学活动。会议开始由北大附中景志国副校长分享了我校聚焦创新素养培育的融会贯通STEM课程体系,指出通用技术课程起到了串联其他学科课程的重要价值,为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分享聚焦创新素养培育的融会贯通STEM课程体系景志国副校长本次活动的第一节课由民大附中的王梦老师主讲,主要内容是探究机器人巡线的控制策略。学生通过可视化的实验数据,直接观察到参数调整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同学们在实验中总结小车巡线的PID控制测率,通过探究比例巡线的控制效果,探究不同参数对机器人巡线效果的影响,最终完成机器人的巡线任务,从而发展创新设计的能力和深化比较权衡的工程思维。现场教学《视觉巡线小车PID控制实践》王梦老师第二节课是椭圆绘图工具结构的探究,由我校王璐老师和王禹老师共同上课。课程围绕椭圆绘图工具教具的设计,开展了简易绘图工具结构的探究和分析。在结构探究的活动中,学生在王璐老师的引导下,使用积木构件由浅入深的进行结构的拼装和测试。在结构分析活动中,王禹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经典的卡尔丹椭圆绘图结构,通过计算椭圆轨迹点的数学表达式来证明椭圆形状,并分析轨迹方程成立的条件。数学分析与结构设计的任务相互关联,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设计的问题,融合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创新设计的核心素养。两位老师的过渡衔接流畅自然,同学们能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完成探究结构,根据学案和评价规则完成任务,顺利达成了教学的目标。现场教学《椭圆绘图工具结构的探究》王璐老师现场教学《椭圆绘图工具结构的探究》王禹老师《椭圆绘图工具结构的探究》学生课堂展示课程结束后,海淀区通用技术教研员张桂凤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程进行了点评,以两次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对通用技术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讨。来自通用区的教研员对跨学科教学的项目化教学进行了点评,对两门课程的教学情景引入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通州区潞河中学的两位老师也分享了他们的听课感言,表达了对两位老师聚焦课堂、根据学生需求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入学习的赞赏。两位上课的老师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说课和分享。最后,由孟献军老师点评了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实施中的问题,并探讨通用技术跨学科教学实践的路径。北京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技术教研室主任孟献军老师点评海淀区进修学校通用技术教研员张桂凤老师报告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北大附中技术中心王璐老师说课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吸引了近80位来自各个区县的老师参与,共同见证了课堂的听课和评课环节。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研究的交流,更是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通用技术教学在创新育人方面的深入探讨。通过两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我校通用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1月29日-12月1日,恰逢第二十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二十年通用技术的改革历程展开,我校陈清伟老师参与了本次会议的论坛部分,在大会上介绍了北大附中技术课程的改革成果,以及与其他学科融合聚焦创新育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