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ⁿ : 春日能量加载行动——北大附中第三届“嘎嘎”节回顾
2025-04-08
以AI赋能教育创新 以智慧引领未来课堂——北大附中“教职工幸福方法课”第一讲举办
2025-04-02
3月20日,由工会、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策划的“教职工幸福方法课”第一讲在食堂四层会议室举行。本次“幸福方法课”特邀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教授(呆呆老师)主讲《教育教学中的实用AI技能》,集团百余名教师参加,党委书记王亚章、副校长秦蕾、分校管理办公室主任崔岩等领导出席,讲座由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杨薏璇主持。在讲座正式开始前,杨薏璇首先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北大附中教职工幸福力提升计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从本学期开始,工会将协同树人学院、学生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单位,通过搭建沟通渠道、开设艺体技课程、举办专家讲座、组织校内外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空间等方式,帮助全校教职工舒缓工作压力、调适身心状态,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获得感,引导教职工培育幸福力,共创幸福文化。杨薏璇指出,本次幸福方法课是“幸福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活动,聚焦近期热点话题,探讨如何更好应用AI技术为广大教职工的教书育人工作赋能增效。杨薏璇主持讲座讲座现场讲座伊始,陈江教授指出,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教育生态革新的催化剂。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将其转化为因材施教的“智慧眼”和“助推器”。讲座现场,陈江教授通过实时演示AI学情分析系统,展现了个性化教学方案的生成逻辑,给在场的教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陈江教授作讲座在案例分享环节,陈江教授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具体介绍了如I技术帮助教师们减负和助力传统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当大屏幕展示AI实时快速生成填空题和各种图形、虚拟形象时,会场响起阵阵惊叹。老师们纷纷感慨,“AI不仅提升效率,更拓宽了教学设计的边界”。讲座最后,校领导向陈江教授发出举办系列讲座的邀约,教职工代表为陈江教授献花。幸福方法课第一讲的举办,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利用新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场景的广阔思路,未来,北大附中也将继续深化“AI+教研”实践,以技术之力叩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声,在教育在数字时代绽放独特光彩。讲座合影下一步,工会将通过“幸福力提升计划”,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更加多样的活动形式和更加丰富的交流内容,帮助广大教职工不断拓宽教育教学的边界,提升从教爱教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与北大附中“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举行
2025-04-02
2025年3月27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何晋,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院长助理施文博出席仪式。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陈亮,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冰,北大附中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师代表等参加仪式。仪式由北大附中历史学科长马慨主持。在介绍本次活动的出席人员后,景志国向莅临附中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基地建设的合作基础及主要工作内容,展望了未来的合作前景。景志国发言马慨代表北大附中历史学科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的长期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回顾了附中与两个院系的交流与合作历史,从教师发展、讲座参观、课程开发和研学交流等方面对两个院系长期以来给予附中师生的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相信培养基地建成后,三方的交流合作能更上一个层次。马慨发言何晋表示,附中许多历史教师与北大历史学系有着深厚渊源,长期积极支持历史学系开办的各类中学教师培训活动,双方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未来,历史学系将推动一系列大中贯通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落地附中,为构建新时代下历史学科大中衔接培养机制共同探索新道路。何晋发言沈睿文高度肯定了从附中毕业并进入考古学领域的学生质量,他表示,在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下,附中培养出了众多新时代领军人才。考古文博学院将以本次合作为重要节点,继续欢迎北大附中的优秀中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考古相关课程与体验活动,更准确地发现人才、更早地培养人才。沈睿文发言王亚章从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出发,对历史学、考古学在大学本科招生中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他表示,北大附中已经与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合作落实了诸多人才共育项目,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本次正式签约授牌将进一步拓宽资源互通的领域、加深合作支持的层次,令老师与同学们从中获益。王亚章发言马玉国指出,历史学科对于中学生家国情怀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北大附中长期以来重视历史学科建设,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一脉相承,此次合作将进一步补全附中与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人才共育合作版图,更好地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的育人优势。马玉国发言何晋、沈睿文分别代表北大历史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与附中签署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学生历史学素养共育基地”授牌“中学生考古学素养共育基地”授牌以“中学生历史学素养共育基地”和“中学生考古学素养共育基地”为依托,北大附中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优势,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持续深化学科协同共建、人才贯通培养和教育资源深度共享,为附中学子提供更专业的学术资源和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助力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历史洞察力与创新素养的新时代拔尖人才,为历史学与考古文博领域输送更多有潜力、有担当的领军力量。参会人员合影
重磅!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落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2025-03-26
2025年3月25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共建“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校区举行。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石景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键,北京市财政局教育事业处副处长孙立宾,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邹如强,党委书记李明,石景山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孟驰等出席揭牌仪式。北大附中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陈亮、校长助理王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校长崔岩、党总支书记刘晶,以及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仪式。仪式由石景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琳主持。张琳主持活动活动现场马玉国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始终站在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积极响应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他表示,本次“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揭牌,是深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促进科教融合、厚植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根基的重要创新之举。以本次实验室建设为新起点,北京大学和北大附中将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成果向基础教育转化通道,依托北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升级中学科学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中学科学教师队伍,着力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更多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贡献北大人的智慧。马玉国致辞邹如强系统介绍了北大材料学科的深厚传统、发展布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学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他对“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表示,该实验室是全国首个集材料学科实验与科普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旨在培养中学阶段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人才,丰富中学材料科学课程资源,将分3期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碳材料、人工智能等10个课程群建设,形成“高校资源下沉—区域产业支撑—学校课程转化”的教育创新生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和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培育跨学科思维、开阔前沿视野,为更多有志于材料科学的优秀学子打开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邹如强发言马玉国(左)、邹如强(中)、崔岩(右)共同签署“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共建协议刘晶(左)为北京大学材料加工与测试中心校级公共平台副主任高嵩(右)颁发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科学教育副校长聘书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为“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揭牌揭牌仪式结束后,各级领导和嘉宾共同参观了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科学教育空间、“材料科学与艺术”融合展览及学校先进的硬件设施,感受浓厚的科创文化氛围。领导嘉宾参观科学教育成果展本次“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的揭牌成立,是北大附中、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和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大中贯通培养和科教融合育人实践中率先携手示范的重要举措。北大附中和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作为北京大学科学教育研究基地合作学校与“国优计划”联合培养基地,将充分依托大学教学与科研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大中协同和校地协同育人新标杆,为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贯通衔接,推动区域教育特色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思维、研究潜质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领导嘉宾合影
以匠心育星火 以共研筑未来——北大附中教育集团首届“新声杯”教学竞赛圆满落幕
2025-03-20
1 2 34 5 6 5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