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大附中党委开展2024年秋季学期党员集体学习
2024-12-2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12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组织全校党员开展专题学习。校党委书记郝平、校长龚旗煌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全校师生党员参加学习。北大附中党委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党员观看视频直播参加学习。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作专题授课。图书馆报告厅会场畅春园校区会场惠新校区会场林毅夫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重要论述,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各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过程中的大量典型、生动案例,分析并概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他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是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以产业为载体,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指南。集体学习后,12月11日至17日,学校各党支部组织开展热烈的研讨交流,党委委员分别下沉到各支部参加讨论。行知道尔顿党支部初三党支部中心党支部元培博雅党支部未来学校党支部初一初二党支部预科党支部行政后勤党支部党员同志们表示要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应用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将新质生产力的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学生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在科技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方面推进基础教育进步,指出在推进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自身课程的潜力,勇于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技术应用。同时,要紧密结合服务对象——学生的实际需求,明确课程对学生的价值所在。以成果为导向,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纷纷表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除了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极为关键。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构建学生综合知识体系;借助数字化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党委委员在讨论中指出,在不同学科领域内,希望教师都能够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将传统与创新深度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基础教育不仅具有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功能,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奠基阶段,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终身学习观念。尊重学生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赋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附中也需要发挥比较优势,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起到引领作用,在集团化办学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或者互补,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本次会议通过深入讨论新质生产力与基础教育的结合,党员们对如何将党的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