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大咖”云集,探奥索隐——北京大学—北大附中大中贯通系列课程开启
来源:元培学院 时间:2024-03-12

       新学期伊始,北大附中元培学院在经历了寒假的紧张筹备后,正式开启了由北京大学和北大附中联合开设的5门大中贯通课程——《魅力机器鱼》、《生命的化学》、《火山》、《探索超级显微镜成像世界》、《云冈石窟艺术的特征》的科学探索之旅。

       3月8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校长助理陈颖,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琚鑫、生物教研员张柳、化学教研员尹博远,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副校长秦蕾、校级学科长、各学科教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的助教老师陈潭升、彭陆鑫、叶先鑫、钱雨琨等共同走进了本学期大中贯通系列课程的“开学第一课”。

       大中贯通系列课程的教师团队均由来自北京大学和北大附中的多学科教师组成,课程每一讲均采用“北大+北大附中”双师授课,让同学们不出校园,在附中教室里就能领略来自北京大学各院系“大咖”的科学课程。

《生命的化学》

       本课程由北大附中李茜老师和北京大学彭陆鑫老师共同实施。生命的过程涉及哪些化学物质与反应?它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影响生命的过程?让我们从对甜蜜分子功能到结构的初步认识,以及从结构到功能的深度反思,一同开启关于生命的化学课程之旅。

《云冈石窟艺术的特征》

       本课程由北大附中魏运高丽老师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钱雨琨老师共同主讲。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代表着世界艺术的高峰,彰显了人类的创造精神。课程为同学们缓缓揭开云冈石窟的神秘面纱,师生共同在历史坐标中寻找北魏的身姿,在平城的山脚下领略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

《魅力机器鱼》

       课程起始课由北京大学谢广明教授团队的陈潭升老师和北大附中黄文山老师讲授。以鱼为师,依托仿生技术探索水下世界;道法自然,生物科技回馈自然之师。箱鲀、锦鲤、仿生测线,研究的领域多种多样;游动、感知、无线通信,小小的机器鱼五脏俱全。期待老师和同学们随着魅力无限的机器鱼,开启这场奔赴科技之海的奇幻旅程!

《火山》

       本课程由北大附中地理组丁磊磊老师讲授,从全新的科学的视角带领同学们重新认识火山,了解火山喷发机制、喷发原理和喷发类型,让同学们在学习火山相关知识的同时,沿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过程,更好的体会到地球与行星科学为我们描绘的星辰大海。

《探索超级显微镜成像世界》

       本课程由北大附中生物组张亚慧老师实施,带领同学们探索如何运用数学原理改进物理学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走进超级显微成像世界,感悟学科交叉造福人类。

校领导、学科长、各学科教师与海淀区专家等旁听起始课

       课后,由北大附中副校长秦蕾老师主持了起始课课程研讨会。马玉国校长在致辞中感谢了北京大学各院系和专家团队的支持,感谢老师们一个寒假的辛勤付出,在新学期共同迎来了朝气蓬勃的课程开启。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校长助理陈颖老师对课程紧密围绕真实具体的科学研究前沿表示了充分肯定;生物教研员张柳老师对于项目入项、任务拆解及项目作用等进行了细致的指导;物理教研员琚鑫老师指出,科研的过程既要兼顾工科的理论内容,又要关注基础学科的关联,为学生“埋下科学的种子”;化学教研员尹博远老师就大中衔接的关键切入点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专家点评交流

       最后,秦蕾老师从课程开设的背景出发,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建设目标。一是学生成长——学生通过课程了解科学家们在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研究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为学生打开了广袤的科学天地;二是教师成长——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需明确中学阶段要为学生的贯通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衔接和承接什么,在解决真实科学问题时要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在做中教研、在研中成长;三是学校发展——学校联动引入社会优质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学校的绿色教育生态,师生在内在动力的共同驱动下,开授有意思、有意义的课;四是协同区域建设——正所谓“得诸社会还诸社会”,我们是科学教育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科学教育的传播者和驱动者,希望附中的课程探索能为海淀区的科学教育添砖加瓦。

参会人员合影

       北京大学—北大附中大中贯通系列课程的开展,旨在通过引入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让同学们在真实科研课题的学习与实践中巩固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与科学家精神,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埋下科学研究的种子。正如唐铭教授在《火山》起始课上所说:“希望课程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更能让大家体会到学科为我们描绘的‘星辰大海’”。期待附中师生在北京大学科学家团队的引航下,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探索更多未知、收获更多成长,在广袤的科学天地尽情遨游,开拓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