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学科——北大附中举办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讲座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时间:2024-12-11

       12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国家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协同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科学与技术共同核心素养专家组召集人胡卫平教授就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做专题讲座,胡卫平教授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培养具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在此次讲座中,胡卫平教授分享了他关于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必备特征、影响机制和发展规律的研究体会。

       他强调,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内涵是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的途径主要是激发内在动机和形成认知结构。胡教授同时强调了人格和思维培养在不同学段的特质和外显形式,提出进阶式培养科学思维的模式。聚焦中学阶段,激发内在动机和形成认知结构的实现,跨学科活动课程体系的搭建、学科内思维型课堂的建构是其中两条主线。

       胡卫平教授指出,学生的内在动机对于创新性科学问题的提出至关重要。他提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正向、积极的思维方式,并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与创造性的高阶思维。此外,他还区分了创造力与创造性的概念,并介绍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

       最后,胡教授还介绍了基于素养发展的系列课程设计及相关研究。并强调了品德素养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呼吁教育工作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型社会环境与氛围,成为创新型时代的建设者。

       秦蕾副校长强调:胡教授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论提出时间较早,并经过多轮真实教学实践,已经有很深的建树。 课后请各位老师认真消化吸收,从目前教学课堂出发,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创新思维,是值得思考和突破的方向。

       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我校教师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理解,也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他的理念和方法论得到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赋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一步。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一直重视科技创新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此次讲座是学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北大附中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继续迈出了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