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办“聚辉光 启万象”2024年教职工新年联欢会
2023-12-31
时迈月征,时胜岁新。在这岁序更迭之际,北大附中全校教职员工欢聚在欣健体育馆综合馆,共同迎接2024新年的到来。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玉国,原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崔岩,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明,党委副书记杨薏璇,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陈亮,副校长秦蕾,校长助理戴颖,以及离退休教师代表杨文焕、周沛耕、程致宪、吴兴国、杜友明、马燕等出席,北大附中全校教职工及集团分校教师代表参加活动。树人学院艺术教师郝心悦、树人学院体育教师刘英楠、畅春园校区行政教师柳俊彤、惠新校区艺术教师贝毓卓主持活动“聚辉光启万象”是本次新年联欢会的主题,也是对附中过去一年的总结和美好未来的展望——回顾2023年,附中人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点点滴滴的光芒汇聚在一起,形成深耕育人事业的磅礴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开启万象更新的2024年。马玉国校长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敬业奉献的行政后勤人员、和本部携手成长的集团分校教职员工以及长期关心学校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新年问候。他表示,在即将过去的2023年,老师们团结一心、不懈奋斗,使学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诸多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希望全体附中人在新的一年继续保持“稳”的定力、“闯”的劲头,始终发扬“创”的精神、“干”的作风,锲而不舍、追求卓越,再续附中华章。北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原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总教练周沛耕老师作为离退休教师代表致辞。2023年,周沛耕老师以顾问的身份回到附中数学组,将自己沉淀多年的教书育人理念与教学教法思考倾囊相授,参与听课、评课超120人次,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站稳讲台。他感慨附中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为学校取得的各方面成绩感到由衷的欣慰,祝愿新时代的北大附中在2024年继续扬帆起航,再创新的辉煌。在接下来的演出环节中,附中各部门和集团分校教师代表献上一台台精彩节目,带来一场令人难忘的视听盛宴,将现场气氛推向一波又一波高潮。舞龙表演《龙腾凤舞庆新年》表演者:树人学院教师代表程致宪老师、杨文焕老师为舞龙“点睛”合唱《友谊地久天长》表演者:道尔顿学院教师代表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表演者:预科部周世杰创意节目《武魂》表演者:初三年级教师代表合唱《四季的问候》表演者:元培学院教师代表戏曲《沙家浜·智斗》表演者:离退休教师马燕、吴兴国、杜友明器乐朗诵《阳关三叠》古琴演奏:Werner、王荣花、吴玉芹、吴天骄朗诵:海冰、学生助演团队歌舞表演《Mylove》remix表演者:未名学院教师代表舞蹈串烧《2024,伙力全开》表演者:行政后勤教师代表歌曲《如愿》表演者:惠新校区未来乐队戏曲《四郎探母》选段表演者:行知学院夏昀帆、石岳创意节目《我的时代,我们的时代》表演者:初一初二年级教师代表合唱《彩虹》《祖国不会忘记》表演者:教工合唱团精彩的节目串烧之余,本次新年联欢会还设置了多轮互动抽奖环节,现场气氛热烈。王亚章书记、马玉国校长与今年抽中特等奖的“附中锦鲤”们合影留念在教工合唱团《祖国不会忘记》的澎湃曲调中,北大附中“聚辉光启万象”2024年新年联欢会圆满落下帷幕。全场大合影演职人员合影“聚辉光”,聚集的是北大附中和集团分校每位教职工的点点星火,汇聚成光芒万丈;“启万象”,开启的是万象更新的2024,是学校改革发展新的起点、新的篇章。本次北大附中教职工新年联欢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老师们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展示风采、分享经验、增进友谊,携手迈向即将到来的2024新年。祝愿全体附中人在新的一年奋楫扬帆、不负韶华,共同书写附中育人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青蒿济世 科研报国——北大附中师生献礼屠呦呦先生93岁生日
2023-12-29
2023年12月28日,由马玉国校长、秦蕾副校长带队,北大附中师生一行前往屠呦呦工作室,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献礼仪式。
诺贝尔奖历史与糖生物学之谜——瑞典科学主题研学项目举办专家讲座
2023-12-29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零年级寒假研学项目——“瑞典未来科技探索之旅”即将在寒假开展,研学目的地瑞典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奖的故乡,更是世界级学术活动的中心,每年各国科学家也都乐于汇聚此地,探讨各领域新的科学课题,亦表达对诺贝尔“科学造福人类”思想的敬意。2023年12月28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兴教授为主讲嘉宾,以“当化学遇上糖生物学-从诺贝尔化学奖说起”为主题,深入解读诺贝尔奖的历史以及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相关内容。陈兴教授首先对诺贝尔奖的历史进行了简单介绍,诺贝尔奖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赠设立,涵盖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追求的崇高目标,该奖项在各领域的获奖者对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陈兴教授从第二次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内容-糖类讲起,介绍糖的结构和基本性质,淀粉和其他食物中的糖,以及葡萄糖在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这是大众对糖的传统印象,然而,糖类的作用绝不只于此,科学家们将糖视为细胞的身份标签。细胞表面聚糖在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及在维持细胞功能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比喻,他将聚糖与不同血型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解释,强调了聚糖在血型鉴定中的作用。通过精彩的图像展示,他向同学们展示了癌细胞荧光成像,突出显示了癌细胞内部和表面上糖分子的分布。在讲座中,陈兴教授还将介绍如何利用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表面的糖。他将详细讲解代谢过程和生物正交反应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点击化学将荧光标记引入糖分子,从而实现对细胞糖的研究。他还会分享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包括癌细胞的糖基化变化、脑中的糖生物学以及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陈兴教授的讲座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科学知识,还以振奋人心的总结为讲座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他强调了科学的魅力,将其总结为“科学=有趣的实验+超酷的发现+美好的世界”。这一简洁而发人深思的公式表达了科学的精髓,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不断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信仰。这场讲座将为同学们提供独特的学术视角,不仅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领域,还激发了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瑞典科学探索过程的浓厚兴趣。陈兴教授的激情和深刻见解激发了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的渴望,同时也让所有观众对糖生物学和其在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其他领域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将鼓励我们勇敢而热情地进行科学研究,因为它不仅充满乐趣,还将推动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物理与技术跨学科课程大中衔接研修——参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演示实验室活动
2023-12-27
2023年12月25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演示实验室内热闹非凡。北大附中高中部选修物理与工程跨学科课程的同学们从中学课堂走进大学,在这里展开了一场生动深入的物理探索之旅,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物理世界的美妙。首先,在实验室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高速旋转车轮的进动现象。进动是旋转物体的转动轴本身也在旋转的现象,比如旋转的陀螺。在大学老师示范后,同学们自己操作车轮,车轮在不同情形下神奇的进动行为让大家忍俊不禁,实验室里的笑声不绝于耳。实验室老师提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有进动现象,导航中常用的陀螺仪就是利用进动这种原理制成的。接下来,同学们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的高温超导体。实验室的老师利用液氮给超导体降温后,将处于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体放在轨道上,超导体稳稳地悬浮在轨道之上。用手轻轻一推,超导体几乎没有阻碍地沿着轨道运动。令同学们惊奇的是,当实验室老师将轨道反转过来,超导体竟在轨道下面继续运动。超导体不与四周接触,但又悬浮在空中,仿佛施了魔法,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超导现象于1911年发现,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超导体具有零电阻和抗磁性两大特性,与超导有关的诺贝尔奖已经授予了5次。超导电性的应用也在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高温超导是物理学家的梦想。在探索高温超导体的历程中,中国科学家作出了世界一流的发现与贡献。相信同学们在了解到这些知识背景后,心中的梦想也会更加明晰。生活处处有物理。下面一个环节中,同学们亲手使用鱼洗制造出奇妙的共振现象。鱼洗是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的传统盥洗用具,在这里还隐藏着相关的声学知识。大家用手在鱼洗两边的铜耳上来回摩擦,不消片刻就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嗡鸣声,随之就有水珠从盆中跳跃而起。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共振的原理,也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立了文化自信。最后,同学们通过光的双折射和偏振现象进入了色彩斑澜的光的世界。同学们一边观察折射出的炫彩图案,一边思考着背后的深层的原因。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比单单吸收书本上的知识更加多元、更加直观,不仅让同学们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北大附中的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收获满满。他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还启发了思维、开拓了视野。这次活动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大有裨益,同时对北大附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也有重要的启发。
博雅传真知,讲坛开新声——北大附中“博雅讲坛”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成功举办
2023-12-27
2023年12月21日,北大附中“博雅讲坛”启动仪式暨首场讲座成功举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为北大附中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北大附中副校长景志国主持启动仪式。他介绍道,北大附中“博雅讲坛”以丰富中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养为目标,是北大附中与北大中文系在“双高”衔接、人才共育的背景下建立的人文学科讲座体系。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强调,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大附中人文学科讲坛以“博雅”为名,“博”即广博,“雅”即雅正,希望同学们兼有渊博的知识与端正的品行。随后,北大附中语文学科长张明为温儒敏教授颁发北大附中语文学科组顾问聘书。高一语文首席李晓蓉老师为温儒敏教授献花。作为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以《语文课改守正创新》为题,解答了北大附中一线语文教师关于新课改的疑惑,阐述了他对高中语文教与学的理解。语文教学内容量大、课时有限,学生个性、特点不同,因此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保证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掌握。同时要尽量避免程式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尤其对于整本书阅读,重点是激发阅读兴趣,不要太过课程化,也鼓励学生去读他们“跳一跳,够得着”的具有一定挑战的著作。温儒敏教授基于真实问题的精彩讲授让老师和同学们受益良多。他用朴素真挚的阐释,从教材设计者的角度分享了对平衡“成绩”与“素养”的见解,给附中师生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在今后的“博雅讲坛”系列讲座中,将会有更多的名师和学者为北大附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真知灼见,带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博雅讲坛”第一讲学生心得:本次讲座中,温儒敏教授以问题为导向,与我们讨论了在新教改环境下语文教学将何去何从的问题。作为学生,我有幸以讲座聆听者的身份参与到一线语文教学研讨中,也得以体会老师们为了提供一节优质语文课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我认为本次博雅讲坛是一个完美的开端,同时预祝“新生”的博雅讲坛能齐南山之寿与东海之福于一身,如山如河,比肩日月!(高一正心2班王博思)本次博雅讲坛虽然主要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但是对我们的语文学习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温儒敏教授先对课改的现状做出深入的分析,结合现实情况,针对真实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具体操作,兼容并包,视角长远,从教学方面有助于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从中学生学习的角度也可以让我们提前发现长处与志向,有利于我们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针对老师和学生们的问题,温儒敏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例如我们可以注意大单元的人文主题,找到散落篇目之间的共同点和基本共性,抓住各单元学习的重点。最后,温儒敏教授阐述了课改的根本目的:培养人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我们要坚守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提升思维能力、审美雅趣和文化自信。(高一正心2班高可)12月21日,冰雪未融,寒气飘散在冬季的每一个角落,而图书馆报告厅却温暖怡人。在这一天,我校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为北大附中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温儒敏教授对待同学们和蔼可亲,十分谦逊。在听到了一些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之后,稍作思量,便做出了回答。聆听温教授的发言后,我和同学们收获颇丰,如同醍醐灌顶。应试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应该是思维、素养方面的涵养,我们在学习时不能失去方向,不应盲目学习。学习之前应当先调整好方向,带着兴趣学习。正如温教授所说,要注重语文基本功的强化,同时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法方面要有所创新,应做到守正创新。再次感谢温儒敏教授!(高一正心3班赵静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样一场观点深刻,分析透彻的讲座。温儒敏教授在台上侃侃而谈,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入手,围绕着“守正创新”主题,对新课标进行了让人豁然开朗的解释。温教授对教材信手拈来,对老师们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精确、全面的指导。在我看来,这不仅是针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讲座,更是一场对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系统性指导。守正是守住基础,创新是让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发掘自己的志向。守住基础决不能离开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温教授在讲座上举了初、高中教材上的几个例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要打下朗读的基本功,这需要老师在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教导,进而再针对人文主题提出有趣的问题;必修上第六单元,以单篇教学打通学习障碍,再感受“学习之道”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最近关于《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与学习。老师先用第一章举例讲解阅读方法,并给出导学集填空引导我们梳理内容,最后提出思考、探究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汇报。这便是先抓基础,在此之上发展我们的思维,这种方法也正与温教授之后讲的“整本书阅读方法”不谋而合。而这种不一上来就追求创新的方法在我们日常的预习、学习、复习中也同样适用,我们要抓住基础,如默写、文言文词义的积累,再尝试理解作者的思想,结合作者的生平,在作者写作时的情境中深化认识。这也同样是温教授在这节课教会我们的。创新不是形式主义,不是对之前教学的完全否定,更不是不切实际的一刀切。而是要在基础之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温教授提出,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听说读写”,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进而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由衷的自信。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中应该做的。我自己对于语文学习非常热爱,而温教授的指导与解释也为我点明了今后语文学习的重点方向,如在议论文中培养逻辑思维,在散文、诗歌中培养形象思维,对文章、对万物有自己较为成熟的审美,进而将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文学的热爱体现在写作之中。这次“博雅讲坛”开幕式使我受益匪浅。正如校长在启动致辞中所说,博雅是知识广博,为人雅正。我们要在语文学习中打下知识广博的基础,以创新的学习推动自身发展,成为一个儒雅有为的青年。(高一正心3班耿凡翕)
1 29 3031 32 33 5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