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通过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毛泽东诗词赏析
来源:元培学院 时间:2023-04-28

正值人间四月天,暮春的风吹散早春的余寒,催下枝头的晚樱,唤醒沉睡的藤, 我们即将迎来第28个世界读书日。我校元培学院高零年级四月份的德育主题为“读书是件大事情”,分为“阅读中见人”、“阅读中见事”、“阅读见自己”三个模块。阅读绝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和身边人,它的范围应当被发展、扩大,直至整个世界。

世界,源于新旧交替,源于四季更迭;美在赋物之情,美在览物之思。能述世界之源,感世界之美者,可谓诗人;于情感能更宕开一重境界、拓一方天地者,屈指可数。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位佼佼者之一。

正如茶叶吸收雨水方得成长,繁忙的期中考试结束,我们有幸聆听了一场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党委书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贺桂梅老师的讲座。贺老师通过对毛主席《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两首词的讲解,告诉我们阅读的意义,以及如何从阅读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本次元培大讲堂,我校语文学科长张明老师亲帅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讲座,并和高零年级的同学们共同聆听贺桂梅老师“通过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毛泽东诗词欣赏”主题演讲, 共同走进伟人“诗”、“情”中的“天地”和“人民”。

阅读的意义】

讲座开始前,贺老师首先抛出问题: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思考之际,贺老师轻声为我们点出答案。

首先,由于个人经验的有限,我们无法将世间的酸甜苦辣、爱恨情愁依次尝遍,但阅读却可以让我们见人、见事,体验不曾经历过的情感和故事。其次,阅读能提高我们的文明程度,与之相伴而来的还有精神成长,而这种精神成长则能促使我们变得更好。

那应该如何阅读呢?第一要“看”。“看”指的是用眼睛去读明白每一个字的意思。第二要“见”。“见”就是心中真正体悟了这篇文学作品背后,所蕴含和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见”可以理解成英语中的“see”,当我们说“I see”的时候,就是指“我懂了”、“我的心灵已经完全明白了”。

《沁园春•雪》

贺老师便开始以一幅书法作品作为引入,并提到书法是人内心情感境界的一种外放形式,而屏幕上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作品就处处展现出他不凡的胸襟与气度。

接着便引导我们思考雪落的情形。“雪下是静,雪舞是动,雪霁则是空、是回归。”贺老师这样总结道。而整篇词作则以两个动词串联,一个是“望”,一个是“数”。

“望”是由高向远望。“望”,一般望远。所以先总写望到的景象(即“北国风光”),再写具体望到的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后面缀着的“看”,所观察到的范围就要小的多。而这里用来描写红与白的对比,给人带来一种色彩和视觉上的冲击。同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不仅运用想象,还使用以静写动的手法,使原本安静的山和高原都显得活泼生动起来。

下阕一口气列举五个英雄人物,呼应下文“数”字,但上文却用“惜”开头,这份惋惜也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尾主题——“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诗作于1936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长征和抗日两大事件交叠的阶段。作为一个南方人,毛主席“初到陕北见大雪”,便为“北国”所震撼,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但它的发表却在1945年。当时,作者准备参加重庆谈判。那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在全国人面前亮相。飞机盘旋空中,让他想到自己九年前的作品,随即这篇词作便由柳亚子代为发表。

贺老师同时告诉我们应注意“江山”二字。与“山河”、“山水”相区别,“江山”强调民族和国家的融合,但“山水”却侧重艺术和文化的气息,“山河”则具有强烈的领土意识。

作者登高而感,也正是千百年前古人精神的延续。李白有“登高壮观天地间”之句,与“三才”相呼应,展现了古人的世界观。但需注意的是:“世界”一词原有佛教意味。“世“即世间,“界”指空间。所以古人用“天下”取代了“世界”一词。

贺老师还提醒我们,虽然毛泽东具有多重身份,但当我们对他的词作进行赏析时,还应将他看做一个诗人。诗人毛泽东是很可爱的,他喜欢登山,也喜欢游泳。也正是这样一个可爱、多情、富有灵性和责任感的人才可以写出令人如此惊叹的诗篇。

讲解之后反过来思考——他登高而望,究竟在想什么?在想谁为英雄,在想英雄与江山。江山多娇,英雄折腰。一个“折腰”又是作者独特的人生思考——五位帝王将相终归属于过去,真正的英雄还应聚焦当下。

在上半场自由讨论环节,高零三班陈荇杉同学提出“还看今朝”的“还”究竟应该怎么读的问题。对此,魏胜昆老师解释道:当读“环”音时,多带“返回”的意味,但这里不应如此解释,所以在义理上读“孩”音更好。但考虑到“环”音与“看”在音韵上更协调,所以两种均可。

随后,高零六班王博思同学回答了“心目中的英雄及他们的特点”问题。贺老师对其答案做进行一步补充:毛主席在这首词里想传达的意思是——不仅伟大的人可以是英雄,平凡、普通的人同样可以是英雄。

《沁园春•长沙》

课间讨论后,贺老师为我们讲解毛主席的另一篇词作——《沁园春•长沙》。

首先,老师把描绘橘子洲头四周景物的画作放在屏幕上,让我们了解毛主席的写作方位。随即点出,开篇四字直接言明了写作时间、地点及抒情情境。“寒”字表现心境,也透露出词作开篇作者内心的一丝孤独和萧索。

但紧接着作者开始描写四周景物。前后左右四方均顾及,仿佛这天地江山尽在胸中,并以“看”字统领。但紧随其后的是“怅”——惆怅啊!这茫茫大地,任谁主宰呢?这是一种豪情和勇气,向天、向地去询问,体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这背后的支撑,则是作者强大的担当与责任心,和那“万物皆备于我”的阔大胸怀。

下阕则全部叙述回忆。他忆起那些峥嵘岁月,忆起往日风华正茂,忆起当初指点江山的豪言壮语,忆起结队“到中流击水”的嬉笑快乐。

这首词作于1925年,此时三十多岁的毛泽东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却正经历革命的低潮期。于是回忆起二十岁创立“新民学社”、共同登山游长江的美好时光。

讲座最后,贺老师送我们四句话作为寄语——

第一,“眼中有人事”。指要放眼关注他人和社会。

第二,“胸中有天地”。这保证了我们精神世界的富足,让我们即使身处孤独之中也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快乐。

第三,“脚下有行动”。做事情不要拖延,要从当下开始,从点滴起步。

最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相信自己,快乐生活。

尾声】

讲座接近卫生,由张丽萍老师为本次活动致辞,并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博士魏胜昆老师和北大附中高零一班范逸凡同学一起为贺桂梅老师献花。

演讲结束后,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校长马玉国同贺桂梅老师进行了亲切交谈,并邀请贺老师常来我校为同学们讲述文字背后的意蕴和魅力。

贺老师也欣然为同学们提笔写下“阅读中要看到更好的自己”作为签名纪念。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两首诗词,还收获了阅读方法和阅读的意义。一如谷雨落而草木兴,希望我们在四月的春风里读书、体悟、成长,最终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