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4月28日成立,目前共吸纳153名教师加入会员。过去的一年,附中师生以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为契机,以“科学育人、全员参与、学科融合、协同发展”为工作指导思想,极大推动了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全面提升。
2023年9月,北大附中科学教育中心成立,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亲自兼任主任,秦蕾副校长主抓科学教育工作,借助北京大学、北京市科协和社会各界资源,学校成立了多个科学教育基地、师生参加多项科普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平台,为教师打造了科学化成长路径。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年度北大附中科协重要新闻。
4月,北大附中第八届科技节暨北大附中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仪式在北大附中举办。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等领导干部出席了活动,此外中国科协、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教委、海淀区科协等单位的部分领导也到场参加活动,成立仪式由北大附中党委副书记崔岩主持。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宣读了北大附中第一届科协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主席:马玉国
副主席:景志国、崔岩、秦蕾、王冰、张琰
秘书长:陈清伟
委 员: 吴跃文、于璇、刘晶、毛华均、曲贵祥、
陈亮、李静、曾瑶、刘亮、杜启孟
9月,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第20个全国科普日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办。马玉国校长亲自带队,附中师生参加作品展示。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同志在作品前驻足观看,肯定了同学们在科学学习上的创新,鼓励同学们胸怀一颗报国之心,努力学习,争取在科学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北大附中科协成立当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丛斌教授发布了北京大学、北京市科协、北大附中共建“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的倡议,主要任务包括:坚定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开展“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研究,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在全国科普日的分会场活动——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交流活动上,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正式成立。
2023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主办的国际科技教师大会在北京科学中心召开。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来自科技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北京科学中心的科技辅导员受邀,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探讨科技教师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在北京大学各院系以及其他高校的支持下,北大附中成立各类科学教育基地,和大学共同建设多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学习平台。
11月,举办北大附中科协入会启动仪式,全校12个学科百余名教师加入科协,一支强大的科学教师队伍组建的“科学教育者之家”正式成立。
12月,秦蕾副校长带队,参加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中关村学区“协同创新 赋能未来——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课程协同育人新范式”学术论坛。秦校长做了主题汇报,介绍了北大附中构建自主发展教育生态,横向学科融合、纵向贯通培养,形成多层多维的创新素养培育体系。陈清伟、曹多莲、王斐、黄文山、丁若琳5位老师参加项目展示。
12月,由马玉国校长、秦蕾副校长带队北大附中师生一行前往屠呦呦工作室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献礼仪式,将全国科普日展示的屠呦呦烙画作品赠送给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所。屠先生历经多年研究、以身试药的科学家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附中师生将在学习和生活中以此为激励,笃行报国之志。
科学教育中心联合多家企业和高校实验室,为各类跨学科实践课程提供实践场所,促进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学中创。
九月,在北京大学和相关院系的大力支持下,物化生地等专业教授团队进入附中开设《探奥索隐:趣玩物化地生》科学实践课程。北大附中作为北京大学四级火箭的中坚力量,将继续以科学学习为载体,做好大中贯通,实现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