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科学教育,凝心聚力——北大附中科学教育课程开学第一课
来源:科学教育中心 时间:2024-03-03

       新学期伊始,在各位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北大附中学科教育中心与技术中心整合校内各学科优质课程资源,联动北大、北航等京内高校力量,严格把关,开设了一系列科学创新类课程,同时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改进、升级。

北大附中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北大A计划·探索实践课程

       北大A计划·探索实践课程依托北大亚洲青少年项目课程资源、北大A计划专业的拔尖人才平台,协同科学教育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实施,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设四个主题方向的研究选题,为高一年级对科学研究感兴趣提供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视野、更专业的研究指导以及更贴近社会的实践体验,让其善于深挖、乐于创新、重视实践、自由探索。在本课程中,中学校内任课老师和大学老师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校内任课老师由经倩霞老师担任,基于学生学习任务单,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需求,给予指导和帮助,组织课堂活动,并积极寻求对实施课题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督促学生提交各个研究阶段资料,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持续动力;北京大学团队则担任专业导师角色,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线上线下多环节参与指导,包括发布课题任务、开题、结题等环节。

       2024年1月2日,马玉国校长带领多位领导老师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各领导共同探讨中学和大学在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的协同共育合作,讨论新学期面向中学生创新探索项目,形成了北大A计划·探索实践课程方案。


探索实践课程启动仪式

       2024年2月28日,北大未来技术学院陈良怡教授、郭长亮研究员,北大心理学院张燕教授、王小恺老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翟昕教授亲自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发布了研究主题,学生们备受鼓舞,基于主题讨论了很多研究方向,下一步将基于课题任务书开展深入研究。

探索实践课程开学第一课课程现场

       融创课程

       由科学教育中心牵头,在秦蕾副校长的带领和海淀区专家指导下,经过多轮研讨优化,本学期的融创课程诞生。课程既延续了上学期项目,又进行了项目改良和任务调整。多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借助校内外优势资源,继续打造北大附中品牌融合课程。

上学期末跨学科课程展示活动

       文献研读课程

       文献研读课程由科学教育中心牵头,化学、生物、地理、英语等学科参与开课。课程旨在以科学教育为基础,从学校层面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优质衔接。课程本着“用中学”、“研中学”、“创中学”的学习理念,以文献为载体师生共同钻研阅读,解读所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的关联,理解“微”与“著”的关系,解读科学工作者如何做研究、如何做事情,理解科学家精神与社会责任,解读学业水平考试如何选拔人才,理解如何学会学习和更好地学习。

       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有:高二文献研读—化学、高二文献研读-生物、高二文献研读-地理、高二文献研读-英语等。

文献研读课筹备过程

       科技社团课程

       本学期,北大附中开设了一系列新的科技社团课程,包括:实测天文和航天、无人机、水下机器人、FTC机器人、情感机器人、智能装置设计、无线电、SubIT、三维设计与创造、非遗烙画、非遗竹编等。所有的科技社团课程通过多种选拔考核方式筛选学生,各社团开学第一课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无人机社团和情感器机器人社团由大学教授亲自授课,学生从更高视角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机器人的应用。

无人机社团开学第一课(北航段海滨教授)

情感机器人社团开学第一课(北大王韬教授)

       FTC机器人社团指导教师何旭国是FTC机器人挑战赛中国区总教练,他对比赛的精彩解读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竞赛热情。

FTC机器人社团开学第一课

       无线电和实测天文社团课程在高恺、刘杨两位老师指导下,进行了新学期第一课的实践探究,以各自的方式向太空探索。

无线电社团开学第一课与杭州无线电爱好者取得联系

       传统文化类课程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非遗烙画、非遗竹编等课程中,同学们在曹多莲和丁若琳两位老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实践,体验着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的魅力。

非遗烙画社团开学第一课

       技术必修课

       自寒假起,技术中心与数学组开展了多次联合教研,共同为技术必修课确定了8个方向:数据与概率、编程与艺术、编程与数列、数据与数据检索、数字化灯具设计、几何工具设计、千层镜(立体宇宙)、古代数学测量工具。此次课程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计算过程的认识,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开学第一周,技术组与数学组联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