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途径,4月30日,北京市高中物理创新素养培养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行。
本次会议主题为“以作业贯通教学 促创新人才培养”,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承办。本次活动面向全市高中物理教师,有来自各区县的教研员和高中物理教师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分享和集中研讨两个环节。
王斐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前作业反馈,即“尝试寻找并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实例?”这一问题,在课堂上精心组织了教学活动。他首先指导学生如何选定最简模型情景,进而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伽利略斜面小球实验。在此基础上,他详细推导并分析了光滑斜面小球的机械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小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来自北京市八一学校的王祎然老师通过课前实践作业“碰鼻实验中是否存在守恒量?”以及“伽利略理想实验中是否存在守恒量?”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课堂上,她进一步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能否通过理论推导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守恒量?”、“如何定量研究碰鼻实验中的机械能守恒?”、“如何判断双重物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等。这些问题不仅有效地串联了整个课堂,还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加深了对相应知识的掌握。
强艳老师通过布置“设计实验验证选定模型机械能守恒”的课前作业,精准识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围绕模型选择,她引导学生明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详细讲解了速度的测量方法。在分析数据环节,强艳老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数据,更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如何利用图像法深度解析数据。通过这一系列步骤,教师有效地纠正了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的个性化错误,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来自北京市八一学校的郝惠男老师以课前作业“设计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过程机械能守恒”为基础,于课堂上系统阐释了实验条件的理解、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注意事项的把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用实验结果验证机械能守恒的方式。同时,她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图像验证机械能守恒,并详细解析了如何验证竖直弹簧模型机械能守恒。通过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实验的全面分析,郝老师展现了对作业贯穿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经过精心设计,李瀚海老师将课前实践作业“充电头抽纸探究”与课堂演示实验“鸡蛋下落实验”有机结合,以此为核心线索贯穿整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定性分析、理论推导和定量计算等多个环节均围绕这两个实验场景展开,层层深入,逐步推进。通过对同一实验的连续探讨,从定性到定量的逻辑构建,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更为他们的自然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刘亮老师在课堂上深入实施了“以作业为载体实现师生交流对话”的教学理念。他通过提出一系列连贯且深入的问题,如“从碰撞的图像中,你能提取出哪些关键信息?”、“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应遵循怎样的规律?”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图像来验证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等,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通过这种设问和回答的方式,刘亮老师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参会专家、教师、教研员观摩听课
会议的集中研讨阶段,由北大附中物理学科长吴跃文主持。
北大附中副校长秦蕾,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研主任崔琰先后致辞,对来自北大附中和八一学校六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和本次研讨会的承办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各位参会教师和教研员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交流,博采众长,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秦蕾致辞
崔琰致辞
北大附中行知学院高一物理首席强艳作了题为“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探索”的专题报告。海淀区高一物理教研员史磊带来了“以作业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实践与思考——以实验教学为例”的分享报告,着重强调了将作业全面融入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作业在教学中的功能与应用。
强艳分享
史磊分享
会议现场
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物理组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宋诗伟,丰台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陈磊,西城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北京市物理学科带头人刘文慧,分别针对六位教师的教学分享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点评。
专家们在点评中指出,本次六位老师的课堂环节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对于实验教学的独特重视。老师们巧妙地运用了课前准备、课堂讲解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同一实验展开层层深入的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从真实情境出发,通过建立物理模型,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关注实验现象的提取,更注重理论分析的应用,展现出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得以形成结构化的认知体系,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更加理性而富有逻辑。在实验教学的实施上,老师们做得相当到位,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诗伟点评
陈磊点评
刘文慧点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张玉峰发表了总结致辞。他针对物理教师如何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作业反馈等环节做好减负提质增效给出了指导意见。他高度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深远意义,并对承办单位北大附中表达了诚挚的认可与衷心的感谢。
张玉峰总结
授课教师与专家、教研员合影
本次研讨会以物理学科的特性为基石,深入反思并广泛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的合理融入方式。此举旨在推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为进一步探索基础教育阶段科技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路径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