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北大附中学子在暑期科技竞赛与交流中斩获佳绩
2024-10-11
秋风有信,银杏渐黄新学期开学已有两个月回首今年暑假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在一系列科技竞赛与科普交流活动中斩获了佳绩展现了他们出色的创新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坚定了他们未来在科学领域持续探索的信心请跟随本篇一起回顾同学们的夏日科学“冒险”之旅吧~逐梦星辰捕光逐影在今年“年度天文摄影师”(AstronomyPhotographeroftheYear,APOY)比赛的青年组评比中,我校道尔顿学院2027届常子阳同学凭借其作品《M51:漩涡星系》荣获“高度推荐奖”(HighlyCommended)第三名。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他多年来热爱并专注于天文摄影的肯定,更是他不断挑战自我、追逐星空梦想的见证。常子阳同学拍摄作品《M51:漩涡星系》常子阳同学对天文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他的小学时期。那时,他和朋友们共同阅读了一本《天文爱好者》,书中对流星雨的生动描写激发了他对宇宙的兴趣,也促使他走出校园,前往郊野追逐星移斗转的天象。进入北大附中后,常子阳同学如愿加入了“自然之翼·观星学社”,他在社团学习中不断打磨自己的观测技术,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深空摄影的理解与认知。深空摄影不同于日常拍照,它需要的不仅是一台相机,而是一整套包括望远镜、赤道仪、导星等设备的天文观测系统,以及长时间的曝光和数据累积。为了确保每次拍摄顺利,常子阳同学需要在前期准备中不断磨合各个设备,排除每一个潜在的“bug”,须知即使只是一根数据线、一颗螺丝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拍摄结果。而他的参赛作品《M51:漩涡星系》,正是他利用在初中观星学社学习中持续研究调整的设备系统,历经多日、累积了超过20小时的曝光积累数据后,在初三紧张的备考期间挤出时间耐心进行后期处理后完成的。常子阳同学现场观察照片此次获奖,既是对他多年坚持天文摄影不懈努力的肯定,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天文学道路上持续探索的追求,为他今后的学习明确了方向。未来,他将继续在观星学社中学习成长,继续追寻星空的奥秘。我们期待他能在星空下获得更多灵感,也希望他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热爱天文的同学去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常子阳同学获奖感言:从小学时阅读《天文爱好者》开始,我便对浩瀚的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伙伴们一起走出校园,追寻天象的足迹是我最初的观星记忆。进入观星学社后,我得以进一步将这份热情付诸实践,不断挑战深空摄影的技术难度。每次外出观星,最吸引我的不仅是对于宇宙浩瀚而人类渺小的感叹,而是望着星空,忘掉生活中的琐碎,尽情享受当下。诚然,天文摄影的过程并不轻松,常有人形容它是一条“不归路”,但我却觉得这条路充满了意义。通过观星学社的活动,我不仅掌握了复杂设备的操控技术,更在一次次的观测与交流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寒冷的夜晚,我们一起讨论、分享经验,彼此鼓励,这让我感到不再孤单。科技的进步让人们更注重结果,但我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不断走出舒适区,探索未知,享受追寻的过程。逐浪深海智创未来北大附中水下机器人社团的学生们在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中表现亮眼。7月16日,北大附中共有7支队伍参加了国赛复赛,并斩获了北京市一等奖和二等奖。8月16日,入围的北大附中参赛队伍前往杭州桐乡参加全国决赛,最终文振熊与卢瀚文两位同学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佳绩。国赛复赛北大附中参赛队合影这次比赛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在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水平和出色发挥,更展现了他们优异的团队协作与项目设计能力。比赛现场凌空翱翔智控天地8月18日,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北大附中无人机社团经倩霞老师与张奥翔、支亚卿两位同学参加了此次全国赛,支亚卿同学荣获“雷霆飞途”赛项全国三等奖。此次比赛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无人机操作技能,更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和竞技水平,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赛师生合影除本次无人机大赛外,同学们还参加了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展览会暨低空经济产业博览会,体验了模拟舱飞行,观摩了千台无人机表演,聆听了由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带来的科普讲座,深入了解了以垂直起降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的低空经济……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无人机科技的热爱,更坚定了同学们积极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张奥翔同学观摩无人机千台无人机表演现场海风书韵智汇澳门暑假期间,黄文山老师与文振熊、鄢宇祺两位同学代表北大附中前往澳门,参加了“第四届澳门联校科学展览”。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优秀学生与科技项目,是一次跨区域、跨文化的学术交流盛会。文振熊(左)、鄢宇祺(右)同学代表北大附中参展北大附中代表团展示了同学们自主研发的纸壳机器人与水下机器人项目,两项作品不仅融合了创新的工程设计理念,还展示了科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潜力。展览现场,北大附中的作品赢得了参展嘉宾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吸引了参观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同学们向嘉宾介绍北大附中科创成果同学们还与澳门学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并围绕各自的科技项目展开了深入讨论。通过交流,两地学生相互借鉴了在机器人设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激发了彼此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灵感和热情。同学们与澳门中学交流体验科技作品这次澳门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也让他们接触到了更多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开拓了视野,为他们未来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主办单位授予的感谢状新阶段的科学“闯关”已经开启,期待同学们在课本学习之外,积极走进“社会大课堂”,迎接更多机遇与挑战,在实践中体验科技创新的魅力。北大附中将持续为同学们提供参与科技赛事和学术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助力同学们在科技的广阔天地中不断追梦,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