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学科融汇 精彩纷呈——北大附中元培学院大中贯通课程汇报展示
来源:元培学院 作者:魏运高丽 时间:2024-05-13

       本学期,北大附中元培学院正式开启了由北京大学和北大附中联合开设的5门大中贯通课程——《魅力水下机器人》《生命的化学》《火山》《探索超级显微镜成像世界》《云冈石窟艺术的特征》,目前,A轮授课已经全部结束。2024年5月10日,课程迎来了最后的汇报展示,经过前期的选拔,共有7个小组脱颖而出,他们带着自己的海报和作品,站在下沉剧场的舞台上,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丰富收获。

下沉剧场外,同学们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此次汇报展示得到了北京大学和北大附中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工学院谢广明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邹鹏教授、未来技术学院陈良怡教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唐铭教授以及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团队代表宋瑞博士莅临现场。除了北京大学到来的各位嘉宾之外,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老师、党委副书记杨薏璇老师、副校长陈亮老师、校长助理王冰老师,以及各科学科长代表于璇、胡湘华、马慨、刘晶老师和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赵春老师也亲临现场。

活动现场

       陈良怡教授作为嘉宾代表致辞,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的三点体验。他认为大中贯通的课程很好,这是大学和中学双向奔赴的过程,也让大学科研工作者可以回头看看来时路,不忘初心。其次,课程给同学们搭建了窗口,他们能在短期内搭建显微镜,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再次,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多样性,这也意味着将来培养人才上会更具多样化。陈教授向所有参加课程的同学表示祝愿,也感谢附中给北大老师机会,共同学习和成长,今后再继续这样的旅程。

陈良怡教授致辞

       《魅力水下机器人》课程让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深入探索水下机器人世界的奇妙旅程。课程中,同学们亲手制作了机器鱼,感受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机器鱼的组装和调试,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李天予、夏钰琦、许智博作为优秀小组的同学,展示了他们深入探访仿生机器人奇妙世界的旅程。

小组展示

优秀项目组颁奖

       《探索超级显微镜成像世界》这门课程以生物佩梅病为起点,带领同学们走进超级显微成像的奇妙世界,也在探索过程中了解到了显微镜的发展历程。课程涵盖生物、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超级显微成像技术。杨博皓,景从心,王瑞翔,郑祺翰同学们介绍了他们制作显微镜的过程,和通过gamma校正、高斯噪声与高斯滤波、梯度值矩阵进行图像增强的思路。

小组展示

优秀项目组颁奖

       《云冈石窟艺术的特征》带领同学们逐步深入探索了古代艺术瑰宝的魅力。关于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佛教文化中重要地位的相关介绍让同学们对云冈石窟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汇报展示中,谭廷安、刘国欢代表“云冈洞人”组分享了云冈石窟“改梵为夏”的历史成因;“翰墨石窟”组代表刘茗畅、田栎楠、胡可然、何婧萱结合他们的文创设计,向同学们展示了云冈石窟壁画装饰的创新运用。

小组展示

优秀项目组颁奖

       《生命的化学》这门课程将生物化学两大领域的知识巧妙地融合,为同学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术世界。课程内容设计独特,不仅涵盖了从基础科学认识到前沿科研探索的广泛领域,还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查阅资料、完成学习汇报,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安洋、曲博嵘、刘邢、宋雨檬同学以《癌症的“甜”法治疗——甘露糖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题,介绍了“糖”在不死细胞(癌细胞)中的作用。

小组展示

优秀项目组颁奖

       《火山》是一门深入探索火山的课程,同学们认识了火山的神奇魅力,理解了其喷发原理和不同类型的火山活动,还了解了月球、金星、火星乃至木星卫星等天体上的火山活动,深入探讨了火山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火山活动对气候的深远影响。这一跨星际的探究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体系,也激发了大家对宇宙的好奇与热爱。王欣然、王药壹、丘雅南同学以黄石火山为研究对象,展示了他们对黄石火山喷发历史、机制和类型的理解,并展示了建模成果;肖子煊、孙晟阳、李雨宸、程思锦同学围绕卡特拉火山喷发类型展示了他们的研究和建模成果。

小组展示

优秀项目组颁奖

提问交流环节

       展示活动圆满结束,在结尾的致辞中,王亚章书记对汇报展示给予了高度肯定,活动过程精彩不断,同学们给他带来了惊喜。王亚章书记向大学教授和北大附中老师们的付出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认为元培学院大中贯通的平台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学的光可以照进来,也应该感谢同学们,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

王亚章书记发言

活动合影